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育
良好家风是孩子幸福成长的沃土
时间:2022-11-28 15:43 来源:未知 作者:小贝 点击:

大连金石滩实验学校  董鹏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它就好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家庭的每个角落;就好像春天的绵绵细雨,滋润着家庭的每个成员。

家风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从个人和家庭层面说,家风浸润着家庭每个成员的精神和心灵,对家庭中每个人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生活方式等都有深刻影响;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从社会和国家层面说,家风是国风的基础。因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问题,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提出三个注重即注重家庭、注重家教和注重家风建设问题,并对关于怎样看待家庭、家教和家风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做了专门的论述。多次在讲话中谈及家风,如: “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其中有5处提到家风,可见家风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如何理解家风、家教和家庭三者之间的关系呢?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原党委书记、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获得者陆士祯老师曾经这样解读:这三者之间基础是家教,重点是家风,家庭建设是一种综合建设。家风的建设对整个社会的文明建设实际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家风不仅是个别家庭的社会风气,甚至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风气的代表,它同时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种表现,特别是我们进入新时代以后,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风就提高到特别重要的位置。家风是一个家或者一个家族经过长期而形成的一种风尚,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家风本身含有价值观,是价值观的一种表现,所以无数个家的家风会直接影响社会的价值;第二,家风是一种行为模式,往往通过家规来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规范,行为背后是价值,无数个好的家庭行为规范会直接影响社会的行为状态;第三,家风具有情感特征,婆媳关系,兄弟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家庭中良好的互动情感是社会情感的基础,和谐社会情感相融的基础。

一个家庭能否做到源远流长、薪火相传,其关键性的因素就是这个家庭里面的家风相传问题。在家风的传承问题上,家训、家规和家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家教的作用更不可替代。这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那样,“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因此,家长应该担负起建设良好家风孕育孩子幸福成长的责任。

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即“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曾国藩家书》成了热销书。曾国藩曾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最后官至总督。他一生历尽坎坷,几度沉浮,但他有着坚强的意志,百折不挠。在清王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动荡岁月里,曾国藩既无家学,也无根底,却以一介书生之身份力挽狂澜,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对当时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他有个成就更应该被世人记住,那就是他是一个优秀卓越的家长,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家庭具有高度责任心,一生修家书近1500封,对曾氏后人产生重大影响。后人从曾国藩留下的家信中读到了他留给后人的思想精华,从处理人际关系到从政为官之道;从持家劝学到养生之道;从战胜绝境的胆略到培养与众不同的气质;从克服人性的弱点到掌握成功的步骤……思想深远,意义深刻,对曾氏家族乃至后人们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两百多年来,自曾国藩以下八代人中无一“败家子”,有名望者多达240余人,构成了一个声名远播的华夏望族。

但是现在让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家庭说出家风是什么?家规是什么?这似乎很难。不过你仔细想想,我们普通家庭的家风虽然没有形成文字,但却蕴藏在我们家庭每个成员的言行举止里,这些言行举止代代相传逐渐形成了我们家的家风。讲到这里我想请各位家长回顾一下:你的父母或者你本人在家庭成员交流或者处理家庭事情的过程中经常讲的一句话是什么?

我记忆深刻的是我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将心比心;我父亲经常讲的一句话是:五个手指伸出来不一般齐,但缺一个也不行。这两句话对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将心比心”告诉我做事情和与人相处的时候都要学会换位思考,只要换个角度想问题,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五个手指伸出来不一般齐,但缺一个也不行”这句话告诉我: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要学会团结身边的所有人,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长处,团队中每个人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你看,家风就在这样的朴素话语中慢慢形成并代代传承,最终成了家庭成员的精神长相,久而久之,这个家庭或者家族就会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家风”。

二、如何创建优秀家风,使之成为孩子成长的沃土呢?

 创建优秀家风有四个核心要素:家庭关系、家庭文化、家庭生活、家庭行为。

   1.家庭关系是家风建设的最基础要素

家庭的本质是家庭关系:夫妻俩构成了家庭,形成了夫妻关系;有了子女后形成了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有了孙辈后形成了隔代关系;同时也蕴含着家庭成员与人、社会、自然之间的相处关系……这些关系直接影响家风形成。这些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和睦、互相体贴、尊重长辈、爱护子女的家庭,孩子生活在温暖中,也会懂得爱护和关心他人、社会乃至自然,从而形成友善的家风;如果夫妻关系紧张,孩子就会生活在恐惧的氛围里,逐渐形成胆小怕事、憎恨他人、远离社会的家风。

所以,建设优良家风要先构建和谐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夫妻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做好家庭陪伴,要创设家庭成员共同活动的机会。比如周末共同郊游,共同看电影,共同游戏等,每周搞一两个小时乃至更长时间这样的活动要比带孩子补课重要得多。我们现在很多家长周末不重视搞家庭活动,却热衷于带孩子一个个补习班跑,跑得家长和孩子都筋疲力尽。最近听樊登讲《不抢跑也能超越》这本书,这里就讲到了一个道理:你只让孩子看书、看知识,或者看一些我们叫文字符号的东西,这些不叫有生命的学习,这叫无生命的学习,相当于你教鹦鹉说“你好,你好”,老是这样重复地教,鹦鹉也就会机械的说“你好,你好”。培养孩子学习的能力,意味着你首先得培养孩子接受信息的能力。孩子的学习需要让他在大自然的世界里培养感知能力,这样孩子才能有一个经历—感知—理解—学会的过程。我们的大脑是交替休息的,需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交替进行才能有更好的接受信息的效果。现在孩子为什么上网课之后注意力更不集中了?科学家分析,因为人的眼睛是有视觉振动现象的,正常孩子在七岁以后就能消除这种视觉振动现象,但由于现在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过长,频率过高,就延长了这种振动现象,上网课长时间盯着屏幕,即使再好的平板也会频闪的,所以就出现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阅读文字,很容易跳跃,以至于漏掉信息读不到。网课后很多老师反映孩子读一道文字比较多一点的数学题都没有耐心。这时候特别需要户外运动缓解这种现象。家长们,带孩子搞搞户外运动吧,这样既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又能培养良好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2.家庭文化是家风的精神内核

家庭文化由家庭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思想等呈现出来。家庭的物质生活如服装、家居物品等是文化,家里的饮食、休闲、消费等也是文化,家庭成员的价值观、道德行为等同样是文化,这些元素由表及里共同构成家庭文化。

请家长想一想:你的穿着打扮是什么风格?你的家居物品是什么风格?是朴素的还是奢华的?你引领的家庭消费观是怎样的?是实用节俭还是浮华奢侈的?这些日常的点点滴滴形成了你的家庭独有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孕育了孩子的价值观和道德行为,可是我们有很多家长却浑然不觉。

    近阶段网上流行一篇文章,题目是《儿子名校毕业后,我和老公的灾难来了》,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有多少家长像我和娃他爸一样,觉得宇宙的尽头是孩子上大学。之前夫妻俩如何省吃俭用,一路鸡娃上大学的经历就按下不表了。家家大同小异,个中精神与经济的双重付出,大家都懂的。就像王子和公主幸福地走进了婚姻一样,都以为孩子上大学了,工作了,从此老父亲老母亲就可以活给自己看了。可是,现实残酷到露骨。

原文太长,大家可以自己去查阅。

这篇文章分享出来以后,有很多人跟帖说,这明明是一个典型的中产家庭,却偏偏富养了儿子,儿子要钱就给,而且超标准给。儿子小的时候父母只关注了成绩,而没有关注成长,所以儿子现在的样子是父母给养出来的。各位家长,家庭里日常的点点滴滴形成了你家庭独有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孕育了孩子的价值观、道德行为及其以后的生存能力,可是我们有很多家长却浑然不觉。

文化是什么?我最喜欢中国当代作家余秋雨关于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

既然成为习惯的生活方式是文化,那么文化的孕育和传承是不是很需要注重我们日常的家庭生活方式呢?

   3.家庭生活是家风的核心磁场

家庭如何安排日常生活,拥有怎样的生活方式,直接影响家庭每位成员的气质,也直接影响家风的形成。如果家庭重视一日三餐、经常运动,那么这个家庭更易形成热爱生活的家风。如果家长每天刷手机、打麻将,对家庭生活不上心,那么这个家庭更可能形成鄙视劳动、游手好闲的家风。如果家长有爱读书的习惯,家庭里有很多藏书,那么这个家庭就会形成好的学习氛围,使家庭成员在书香中增长见识、修身养性,形成积极向上的家庭文化,用书香浸润好家风。

我教过一个学生,女孩子,学习成绩挺好,但算不上特别优秀,不过孩子情商非常高,通透豁达,善解人意,自立自强。她从小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读书量大,读书面也广,初中的时候作文风格就跟其他同学很不一样。今年高考结束后回学校看我,大姑娘站在我面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一下子扑面而来,让人喜欢的不得了。我俩聊起她读书习惯的养成,她说:老师,您知道吗?我特别感谢我的爸爸妈妈,我爸爸初中毕业,但他特别喜欢读书,什么书都读,我爸现在还经常在家读《毛泽东选集》,所以我家书柜里的书很杂;我妈就是服装厂一名勤杂工,她不读书,但她收拾书柜的时候对书的那种珍视和敬重从我记事起就让我感受到了。她说:老师您知道吗?在同学当中我能感到特别自豪的是我家有大容量的书柜,而且书柜里的书很全面,我很多同学家里没有书架柜,有也是象征性的小书架,而且上面大多是教辅资料。

我俩还聊到补课的问题,她说:老师,我很少补课,我遇到不会的问题,我爸经常会上网去查,现在网络教学视频很丰富,我爸先听,他觉得他能听懂,他就推给我,就这样我爸教会了我怎样自主解决问题,所以很多问题我不用补课,都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我再去找老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坏的生活就是坏的教育,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家庭生活对家庭每个成员尤其是孩子有特别的教育意义。曾有人做过研究调查,发现收集家庭里的故事和回忆所带来的幸福感远胜于物质的满足甚至学业事业上的成就。

所以,不要再因为怕麻烦而一再取消带娃出游的计划,不要小看一顿精心摆盘的美食、一次精心安排的家庭亲子活动,生活需要仪式感,而有不少家长总觉得生活日常的小仪式是繁文缛节,甚至是“穷讲究、瞎折腾”,其实就是在这折腾里,孩子学会了感恩、尊重,留下了幸福和美好的回忆,也更懂得了时间和成长的意义。

有人说,无论孩子将来遇到怎样的风风雨雨,只要他能找到回家的路,始终都是幸福的,而指引着他们回家的,就是这些看似琐琐碎碎但却刻骨铭心的家庭生活的小传统和仪式感。尤其是家庭传统,它给所有家庭成员留下的回忆和带来的幸福感是源源不断的,不会因生活的变化而改变。良好的家风也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孕育构建了起来。同样道理,良好的国风也在这样的仪式感里潜移默化地融入每个人的血脉之中,绵延流长,生生不息。

  4.家庭行为规范成就家风的承传、发展和升华

家庭成员的行为是家风的外部呈现,优秀的家风也是在家庭成员的行为规范中不断承传、发展和升华的。                                                                                                                                                                                                                                                                                                                                                           

当我们描述某个家庭的家风时,不会用一段文字去表述,而常常会说一些具体行为,如“他们家爱运动,一家人经常去跑步”“他们家很友善,见面总是主动打招呼”“他们家挺懒,家门口从不打扫”……这些呈现出来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不同的家风。家风的内核是价值观,家风的外显是行为,价值观通过行为呈现出来,固定为习惯并传承下来,最终成为家风。

  建立好家风要先立好规矩,规矩是家庭生活运行的准则,是家庭价值观的体现。我们很多古圣先贤家里都有家规家训。

在家规建设过程中,家长要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请孩子和家长一起立家规,大家共同去遵守。家人一起讨论和订立家规的过程也是建设良好家风的过程。还有个建议,就是把家规与孩子所在班级的班规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用家规涵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让家庭行为规范成就家风的承传、发展和升华。

总之,建设良好的家风要关注四个核心要素,即家庭关系、家庭文化、家庭生活和家庭行为。家庭关系是家风建设的最基础要素,家庭文化是家风的精神内核,家庭生活是家风的核心磁场,家庭行为规范成就家风的承传、发展和升华。建设良好的家风就是在给孩子培育幸福成长的沃土。孩子的未来就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家长朋友们,家风建设,任重道远。

最后,分享几幅对联给大家,或许会对你的家风建设有更好的启示:

1.劳逸妥安排,健康多福;油盐休浪费,勤俭持家。

作家老舍给女儿写的对联。

2. 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好做人。

1924年,冯玉祥送别儿子出国留学时,送给儿子这副对联。

3.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清代林则徐训子联。

4.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

作家冰心的祖父撰写此联。

5.创业难,守业亦难,明知物力维艰,事事莫争虚体面;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身作则,行行当立好楷模。

吴玉章撰写并悬挂于堂上的教子对联。

(责任编辑:小贝)
下一篇:没有了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2-2018 中国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邮箱: